近日气温降低,天气转凉,流感病例增多,即将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怎样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呢?
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uenza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但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则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是主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疾病传播上有重要意义,健康带病毒者排病毒数量少且时间短,传播意义不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二、患者管理措施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引导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并进行流感筛查。
(二)在门急诊、病区醒目位置向患者和陪同人员宣传流感防控知识,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引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三)住院患者若出现流感疑似症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必要时请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四)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同病型(同亚型或系)安置于一室时,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2m。隔离患者限制在病室内活动。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五)严格落实探视和陪人管理,避免因探视或陪人感染流感或携带流感病毒导致患者感染。
(六)确诊流感患者飞沫隔离,隔离时间为流感患者体温正常后2天。
三、医务人员管理措
包含医院的医学生、实习医生、进修生、工勤人员、保洁人员和护工等所有存在流感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
(一)存在流感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特别是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重点科室人员应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二)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
(三)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和暴露风险强度,正确进行个人防护。
(四)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流感或确诊的医务人员,应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避免带病坚持工作。
(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
(六)患流感的人员,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2天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四、环境及物品管理措施
(一)注意保暖的同时,加强开窗通风。无通风条件的房间,每日采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二)加强病房、诊室、办公室、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清洁。
(三)流感患者诊疗物品专用,增加环境清洁消毒频次。
(四)流感患者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双层包装,及时密封。流感患者使用的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收集人员做好标准预防,收集袋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
(五)流感患者转出或离院后按流程进行终末消毒,通风换气,重点落实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五、暴露后预防措施
与流感患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如存在重症流感高危因素,建议尽早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暴露后预防,最好在暴露后48小时内进行,同时密切监测其他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
资料来源:转载网络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