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08 浏览量:42358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所以一直都被世人贴上“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标签,而他所谓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却处处洋溢关注人自身的厚重现实情怀,教导人们如何从痛苦境遇中解脱,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

叔本华在书中写到,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一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以及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可分为荣誉、地位和名声。而人与人之间的第一项差别是大自然确定下来的,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亦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同时,在他看来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简介的影响。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浅显的说,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有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简介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因此,外在世界对他的帮助不大。

由此可知,我们的幸福在大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我们的个性。因为,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的。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就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是我们的本性,而不是金钱。”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却只是考虑拥有的财富,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为了所谓的财富、名誉和地位,把自己推入欲火地狱,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的悲哀。就像前段时间网上传出的那个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桑笑的女孩和那几百万专职的彩民等等,这种把幸福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类似机遇,运气的东西上,可见他们的幸福基础是多么的脆弱。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从他人那里或者从自身之外期望太多,因为“我的拥有就在我身”,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只要我们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所能,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就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在自己身上就能够找到乐趣的源泉,那他也就越幸福。

人生是痛苦,人生是无聊,人生是虚无,叔本华这种揭示,只是告诉我们不断的接近真理、真实与本质,告诉我们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绝不是死亡退费的悲观主义,它是一种哲学的悲观主义,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悲观主义。我有时想,叔本华是一个最会寻找幸福的人,他只是将自己的幸福藏在悲观面纱下面,让人们不能轻易发掘。他是让我们懂得幸福很简单,幸福就存在于我们自身,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王 强

20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