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红:3句话看懂新规范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4-02 浏览量:31363

伴随着2017年6月1日多项新规范即将落地实施,其培训与解读成为当下感控同仁们的学习热点,新规范内容多,如何快速抓住重点?新规范与老标准可能存在一些出入,对此您是否心存疑惑?

在此次SIFIC2017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清晨7点钟的专家面对面专题报告现场,座无虚席,几位大咖以“三句话看懂新规范”为主线,精心提炼新规范的精髓,赢得满堂喝彩。

下面首先为大家分享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力红教授带来的三句话解读《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三句话为主线】

一.目的意义:规范出台的目的在于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规范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专门的ICU医院感染防控标准或规范)

二.管理要求:各级综合医院应执行本标准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的监测、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等等;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防控需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执行。

三.补充说明:由于循证证据和国内外技术指南不断更新,行业标准的发布受程序影响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故各级医院应根据本机构的特点和监测目的,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遵从指南和规范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新规范中存在歧义问题的解答】

1. 器械相关感染,没有规范要求对器械设定最短使用时间。器械使用起始时间有争议,所以没有统一标准,可根据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去做。

2. 床单位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床间距应大于1米。

3. ICU人员配备,尤其强调护理人员的配备,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因为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

4. 患者的安置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5.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6.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长期置管导尿管是否应定期更换?按照最新指南如果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不用定期更换,对于特殊导尿管可参照说明书决定置管时间。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头胸部)30°-45°,是持续抬高,而不是间歇或定时抬高。

8. 环境、床单位的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请参照《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中高度危险区清洁消毒标准,强调空气净化出回风口的清洁,使用中呼吸机管路如果没有明确的污染不需要每周更换。

9. 便器的清洁与消毒,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10. 空气消毒,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GB15982标准即可,需注意如果使用紫外线消毒不可以人机同室,消毒时必须让病人离开病室。

 

【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展望】

1. 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ICU管理规范,旨在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 人力资源是保障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的基础,希望规范出台实施促进ICU人力资源的配备。

3. 信息化助力精准感控,实时监测系统,通过预警,“关口”前移,真正践行防胜于控,实现闭环管理,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力求精准感控。

【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侵入性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对ICU医院感染防控提出更高挑战。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会使我国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做到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达到国际水平。

(转载SIFIC官微 2017.5.22)